今天,面对互联网时代,新兴企业的冲击、社会化信息环境的变化以及年轻一代员工自主意识的冲击,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范式都在发生巨大的转变。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苟娟琼兼具致远协同管理软件的研究者和使用者两种角色,那么,她是怎么看待“互联网+”时代协同管理的内涵和价值呢?一起来听听苟娟琼教授的理解!
协同管理的内涵与价值
在创建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无论是创新能力强劲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中国诸多传统企业,在当前数字化服务转型的趋势下,都将使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甚至与用户之间形成一个强关联的协同关系、生态关系,进而构建属于核心企业的社会化价值创造体系,并且带动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创新,那么传统的价值创造体系将被打破。
传统企业的组织生态,甚至价值链的很多部分包括技术重构都是由以ERP系统为代表的记录型系统(即SoR)来完成,未来可以预见两个发展趋势:
第一,未来很多产品和服务都将慢慢融到SoE中,那么辅助业务以及部分价值链上的技术业务系统将都在SoR中。
第二,当组织生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组织可能更多地表现出动态性。ERP原来核心的业务流程的部分将会不再是企业的主流程,而是以协同工作流的模式来运作企业的主流程。
在数字化转型架构中,协同平台将成为整合与治理的平台,协同管理成为生态组织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形态和方式。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任何一个组织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协同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互联网连接最重要的对象就是人,所有信息汇聚点也是人,任何一个组织从原始社会开始,协同的主体就是人。
首先,协同平台承担企业内部的OA行政办公和业务管理功能,实现内部资源的集成管理。协同平台借助业务生成器面向业务人员快速生成业务应用,快速搭建起CRM、HR、SCM、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订单管理、档案管理等业务子系统,实现无代码开发。
其次,协同平台能够响应外部客户需求,实现对企业外部应用的支撑。
最后,协同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将业务数据、流程数据等集成到数据中心,利用数据中心较强的逻辑推理和逻辑演算能力实现业务分析与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