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政务服务的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治理效能、优化群众体验的关键抓手。石家庄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正以“G6-N政务协同软件”为核心载体,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公文流转、会议管理、督查督办等全场景的智慧政务生态,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石家庄样本”。

一、国产化技术筑基:构建安全可信的政务底座
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乎国家治理的稳定性。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在推进G6-N软件部署时,率先实现从处理器到应用软件的全链条国产化替代。系统采用龙芯处理器、达梦数据库、中标麒麟操作系统等国产基础软硬件,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技术架构。这种“根技术”自主化不仅规避了供应链风险,更通过长城服务器与客户端的硬件适配,确保系统在政务外网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权威数据显示,G6-N软件已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其加密传输协议与动态权限管理机制,可有效防范数据泄露风险。例如,在公文流转场景中,系统采用国密SM4算法对电子文件进行加密存储,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操作留痕,确保每一份红头文件的生成、签批、归档全流程可追溯。这种“技术+制度”的双保险模式,为政务数据安全构筑起铜墙铁壁。
二、智慧办文革命:从“笔墨纸砚”到“一键流转”
传统公文处理存在流程断点、效率低下等痛点。石家庄市通过G6-N软件重构办文逻辑,将收文登记、拟办批示、部门承办、结果反馈等12个环节整合为数字化闭环。系统内置的智能校对引擎可自动检测公文格式、字词差错,校对准确率达98.7%;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语义分析功能,能精准识别政策依据引用错误,将公文合规性审核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3分钟。  
在具体实践中,某区发改局运用G6-N的“智能套红”功能,将原本需手动填写的20余项公文要素(如文号、签发人、紧急程度)实现自动填充。工作人员仅需上传政策原文,系统即可根据文件类型匹配标准模板,生成符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正式文件。试运行期间,该局公文办结周期从平均5.2天缩短至1.8天,紧急事项实现“当日签批、次日印发”。
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通过移动端适配打破了时空限制。领导在外出考察时,可通过手机完成公文签批、会议审批等操作,系统自动生成带时间戳的电子签章。这种“掌上办公”模式使政务处理效率提升40%,真正实现了“文件多跑网路,干部少跑马路”。
三、会议管理智能化:从“会海”到“会效”的质变
会议是政府决策的重要载体,但传统会议管理存在议题收集碎片化、纪要整理耗时长等问题。G6-N软件打造的智慧会议系统,通过“议题库-日程表-执行链”三阶管理,实现了会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控。  
在议题生成阶段,系统对接12345热线、政府网站等民意渠道,运用文本挖掘技术自动提炼高频诉求作为候选议题。例如,2025年二季度某区城市管理专题会,系统从2376条群众留言中筛选出“共享单车乱停放”“垃圾分类时效性”等5项核心议题,为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会议执行环节,系统集成语音转写、任务分解、进度追踪等功能。参会人员发言可实时转化为文字纪要,系统自动提取关键决策项生成待办清单,并通过与督查系统的数据贯通,实现“会议结束即任务下达”。某市政府常务会运用该功能后,会议纪要整理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40分钟,重点工作落实率提升至92%。
四、督查督办闭环:从“结果考核”到“过程管控”的升级
政府督查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G6-N软件构建的“立项-分工-执行-反馈-评估”五阶督查模型,将督查事项分解为可量化、可追踪的指标体系。系统通过对接各部门业务系统,实时抓取项目进度、资金使用等数据,自动生成督查专报。  
在某市重点项目建设督查中,系统对38个滞后项目启动预警机制,通过分析施工日志、监理报告等数据,精准定位出“征地补偿未到位”“管线迁改受阻”等6类核心问题。督查部门据此约谈责任单位,推动问题解决周期从平均22天缩短至8天。这种“数据驱动+问题导向”的督查模式,使政府决策的执行偏差率下降35%。
更创新的是,系统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开放督查事项进度查询端口。群众可通过政务APP实时查看民生工程进展,对超期未办结事项一键投诉。这种“阳光督查”模式倒逼部门提升执行力,2025年上半年群众对政策落实的满意度达91.3%,较上年提升7.2个百分点。
五、技术融合创新:大模型赋能政务服务进阶
在G6-N软件构建的基础框架之上,石家庄市进一步引入DeepSeek政务大模型,推动服务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迁。智能客服系统通过百万级政务知识库训练,可准确解答企业登记、执业许可等200余项高频事项,咨询解答准确率从78%提升至95%。  
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例,系统构建的“多维导办模型”能通过多轮对话精准定位申报类型。某房地产企业办理施工许可时,智能导办员根据项目规模、用地性质等参数,自动生成包含12项材料清单、8个办理环节的标准化指南,并推送同类项目审批案例供参考。试运行期间,该企业首次申报通过率提升30%,要件补正率下降40%。
这种“AI+政务”的融合创新,正在重塑服务形态。未来,系统将拓展至社会事务、交通管理等领域,通过“边聊边办”模式实现群众办事“零材料提交”。正如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负责人所言:“我们要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便捷,群众动动嘴,系统自动跑。”
六、制度与技术双轮驱动:打造可持续的智慧政务生态
石家庄政务升级的成功,源于“制度重构+技术创新”的深度耦合。在制度层面,市里出台《政务协同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明确电子公文法律效力、数据共享责任边界等28项规范;在技术层面,建立“月度迭代”机制,根据用户反馈持续优化系统功能。  
这种“建用管”一体化的推进模式,使G6-N软件用户活跃度达89%,日均处理业务量突破1.2万件。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系统沉淀的政务数据资源正反哺城市治理——通过分析公文主题词频、会议议题分布等数据,可精准识别政策热点与执行堵点,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石家庄的政务升级之路印证了一个真理:数字政府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流程再造、数据贯通、服务创新,实现治理能力与群众获得感的双重跃升。当G6-N软件的国产化芯片在机房稳定运行,当智能客服的温暖语音通过5G网络传向千家万户,这座城市的政务服务正以“智慧”之名,书写着新时代治理现代化的壮丽篇章。
想了解更多软件详情,请致电400-0909-311咨询。 本文内容通过AI工具智能整合而成,仅供参考,不对内容的真实、准确或完整作任何形式的承诺。如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您可以联系我们进行反馈,我们收到您的反馈后将及时答复和处理。 
                 
                             
                             
			 
			 
			 
			

